喜报!我院获2021年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项

发布时间:2023-05-17 14:24

喜报!我院获2021年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项

发布时间:2022-04-19      作者:教学科      审核:梁伟波      编辑:吴靓      点击: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了2021年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我院李华教授牵头的“强基础 多交叉 促融合——四川大学专业建设内涵发展的路径与实践”项目以及李昌龙教授牵头的“以红色文化和卓越学术引领的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均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本次教学成果奖自2020年12月进行校级申报,经严格审核、择优推荐、重点孵化、专家评选,我院6个项目获2020年四川大学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校级教学成果奖的基础上,项目负责人利用暑假休息时间,经整合相关成果、不断打磨以及校内外专家多次指导,凝练出具有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高水平教学成果三项,参与到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最终,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项。

多项教学成果受到表彰,是我院高度重视本科教学,长期以来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我院教师队伍不忘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信心和决心。获奖团队在持续做好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引领示范的同时,也能激励更多教职工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继续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促进医学拔尖人才培养质量再创新高,为推进新医科发展和贯彻国家大健康战略贡献更多的力量。


获奖列表

项目名称

完成人员

奖项

强基础 多交叉 促融合——四川大学专业建设内涵发展的路径与实践

李华、梁斌、李怡、洪玫、赵云、徐友才、王鹏、邓屹立、杨利琴、张艳霞

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川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以红色文化和卓越学术引领的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李昌龙、黄灿华、梁伟波、李华、刘肖珩、刘戟、朱玲、袁东智、张舒羽、肖世维

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川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以教材为抓手,线上线下、专业通识相结合的一流法医学专业课程

体系建设

梁伟波、廖林川、云利兵、鄢澜、方定志、郭晓伟、罗海玻、叶懿、张奎、刘渊

四川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线上线下混合式生理学课程模式

改革与实践

袁东智、朱敏佳、陈华华、陈丽、周华、

杨文星、何亚萍、岳利民、董晓爱

四川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以学为中心的生物化学与分子

生物学小班化教学实践综合改革

刘戟、傅强、陈利弘、林佳、董晓爱、

文锦琼

四川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思政引领、多维度拓展与应用

融入的药理学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朱玲、万莉红、熊文碧、周黎明、彭勇、

吴海燕、张媛媛、易智慧

四川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


成果简介:

强基础 多交叉 促融合——四川大学专业建设内涵发展的路径与实践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办最好本科、育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2004年以来,四川大学阶段性开展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一流专业建设作为培养一流人才的核心抓手,秉持“控制规模、促进交叉、提升品质、彰显特色”原则,以“四新”建设为引领,持续推进本科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积极构建一流本科专业与一流课程、一流学科协同并进,与一流基地、一流大学统筹联动的新格局。通过本成果的实施,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稳步提升,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教师发展群体效应明显,教学研究及教学能力增强;一流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专业质量获得广泛认可的同时,一大批“两性一度”金课涌现,引领示范作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以红色文化和卓越学术引领的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基础医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是医学原始创新的基础和引擎。基础医学专业培养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和高等医学教育的专业人才。自1999年招生以来,基于“重情怀、厚通识、宽视野、多交叉”的育人理念,我们不断优化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建立了具有川大风格、华西特色的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本成果的实施,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奉献精神增强,专业思想稳固,追求卓越的科学家精神以及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并成功建立了“两制、三早、四交叉”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获批国家首批基础科学基础医学拔尖2.0计划、强基计划。

以教材为抓手,线上线下、专业通识相结合的一流法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法医学人才培养已在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中展示出不可或缺的价值,而提升法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则是法医学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我院法医学专业以“以培养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为重心,以课程建设带动教改,以教学改革促进特色专业建设”为理念,按照“遵循教学规律、结合法制建设及社会需求来培养创新人才”的建设思路,提出“多层次、立体化法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目标,以课程为枢纽,从教材、师资、模式等多方面完善课程体系,着力实现培养法医学创新领军人才的目标。通过本成果的实施,虚实结合、通专相融的一流法医学立体化课程体系已构建、完善,首批校级通识核心课《法医世界:全球大案的深度剖析》深受欢迎,在显著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案件分析能力的同时,在国内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线上线下混合式生理学课程模式改革与实践

生理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应构建以培养社会价值观和职业素养为目的的生理学“形成式学习”新模式。项目团队结合新时代的线上教学手段,在四川省教学改革项目以及四川省精品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生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MOOCs与微课),本着“将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融为一体,以学为中心,基础-临床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生理学课程模式,引入基础-临床相结合——以真实案例为引导的讨论式教学内容,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以及课程考核方案进行系统化改造。最终,《生理学》课程获得国家级首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认定,团队中袁东智、陈华华、陈丽分别在全国教学竞赛中获奖,自主建设的生理学MOOC《人体生理功能与健康》获得学校和社会好评。

以学为中心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小班化教学实践综合改革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正常生命现象和疾病发生的机理及防治方法,是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理论性很强、最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医学生们感到最难学的课程之一。团队依托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生物化学》以及校院多种等项目的支持,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教学对象层次、课程思政建设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改革。最终,在课程建设上成果显著,编写各类教材得到广泛应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成果大幅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

思政引领、多维度拓展与应用融入的药理学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药理学课程是基于四川大学SPOC平台、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首批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该课程充分利用国家精品MOOC课程资源整合学科内优秀的教师,有机结合课程思政,运用学习通、智慧课堂等资源,采用PBL、TBL、CBL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翻转课堂、主讲人汇报、总结、随堂测试等多重教学形式,紧密联系临床,建立真实病案库;联系最新研究,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思辨,着重提升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国际视野以及批判思维。

链接:https://www.sc.gov.cn/10462/zfwjts/2022/4/11/38a2890a7d66471ab2d43201fa019411.shtml


©华西医学基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人民南路3段17号 邮编:610041

电话:(028)85501246传真:(028)85501246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