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础医学人才培养基地—能力提高项目' 子项目(3期、4期)结题答辩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16-01-29 10:37

国家基础医学人才培养基地—能力提高项目子项目(3期、4期)结题答辩于2015年9月8日下午2至6点在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基础逸夫楼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一楼会议室举行。参加本次结题答辩会的4位评审专家(齐建国教授、李明远教授、高秀峰教授和黄英教授)、3期、4期项目负责人及项目成员和项目管理人员近30人。答辩会由项目管理人员文锦琼副研究员主持。 

首先,由评审专家组长李明远教授介绍了参加该次结题答辩会的评审专家和答辩评审依据及要求。紧接着开始了精彩纷呈的结题答辩。16位项目负责人对照课题申报书中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展示了研究过程中的重点环节,研究结果,经费使用情况,总结了研究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评审专家们从专业和发展角度,进行了共性问题或有针对性问题的提问,如: 谢亚磊展示的“辛伐他汀通过iR-21活化NK/CHOP/DR5 信号通路导致结肠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李教授问:细胞减少的可能性有哪几种情况?细胞凋亡的依据?曹晨慧答辩的“从真核、原核细胞骨架角度探讨HMGN2减少肺炎克雷伯杆菌内化入膀胱上皮细胞的分子机制”项目提问,质粒构建难点?如何快速找到需要的质粒长度等,研究组负责人和研究团队成员对问题进行了一一回答,评委专家进行了点评和总结,不时地响起了阵阵掌声。

该次答辩过程,同学们又得到了一次研究思维、散发思维、创新思维的训练和提升。

最后,答辩专家依据项目完成情况是否达到预期(0-50分),资料完备性(研究过程原始记录等)(0-20分),结果/成果(论文、专利等)(0-10分),项目总结情况(0-10分),经费使用合理性(0-10分)五个指标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了评估,3.4期子项目各评出了2个完成优秀的项目(3期曹晨慧负责的从真核、原核细胞骨架角度探讨HMGN2减少肺炎克雷伯杆菌内化入膀胱上皮细胞的分子机制和吴景负责的人类体液特异性DNA甲基化标记的法医学探索研究;4期祁雅文负责的再生性机械性疼痛异常发生与维持中脊髓背角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及其受体的变化研究和陈莹负责的利士曼原虫的地理起源与分化时间研究)各项目完成情况见国家基础理科人才培养—能力提高项目(3.4期)子项目结题情况一览表(见学院网页,国家基础理科人才培养—能力提高项目(3.4期)子项目结题情况公示)。 


©华西医学基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人民南路3段17号 邮编:610041

电话:(028)85501246传真:(028)85501246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