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生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16-03-01 00:05
教师发表论文列表(按发表时间)
序号 | 论 文 题 目 | 发表刊物名称 | 发表时间 | 作 者 |
1 | 以病历为基础的学习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初步成效 | 山西医科大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2,4(专辑) | 张 蓉 |
2 | 人体寄生虫实验考试改革—传统实验考试方法和制作实验考试课件方法的对比 | 山西医科大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 | 2002;4(4) | 廖 琳 |
3 | 以病例为基础的病理生理学课堂讨论教学 |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2002;19(3) | 黄 英 |
4 | 改进考试方法以考查学生生理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 生理通讯 | 2002; 21(1, S: S) | 何亚平 周祖玉等 |
5 |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保证病案讨论课的教学质量 | 生理通讯 | 2002; 21(1, S: S) | 周祖玉 何亚平等 |
6 | 改革考试方法提高机能学实验教学效果 | 生理通讯 | 2002; 21(1, S: S) | 唐玉红 周 华等 |
7 | 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性的调查分析 | 医学教育探索 | 2003;2(3) | 方定志 |
8 | 基础医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2003; 20(1) | 郑 煜 |
9 | 改进机能学教学的思考 |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2003; 20(1) | 杨志梅 |
10 | 日本血吸虫动物模型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2003; 20(1) | 田 玉 |
11 | 抓好机能实验课教学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2003; 20(1) | 熊文碧 |
12 | 改革法医毒物分析实验教学,培养综合素质 |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2003;20(1) | 颜有仪 |
13 | 面向21世纪的医学免疫学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2003;20(1) | 张 平 |
14 | 深化机能学实验课程改革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2003;20(1) | 杨芳炬 |
15 | 对局部解剖学教材“解剖操作”编写的建议 |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2003;20(1) | 张光鹏 伍家农 |
16 | 基础医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2003;20(1) | 罗 艾 |
17 | 采用多种实验手段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2003;20(1) | 廖 琳 刘佩娜 |
18 | 坚持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上好“法医病理学”实习课 |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2003;20(1) | 黄飞骏 |
19 | 多形式多层面的法医病理实验课教学 |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2003;20(1) | 彭其毅 |
20 | 多媒体技术在法医病理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 |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2003;20(1) | 陈晓刚 易旭夫 |
21 | 加强高校实验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 |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2003;20(1) | 彭雪梅 盛 立 |
22 | 加强法医学教学实验室建设 努力培养优秀人才 |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2003;20(1) | 黄飞骏 彭雪梅 |
23 | 合理设置法医毒物分析教学实验课的实践 |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2003;20(1) | 廖林川 颜有仪 |
24 | 建立高水平形态学实验教学平台的探讨 |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2003;20(1) | 陈建平 张建国 |
25 | 建设适应21世纪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 |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2003;20(1) | 廖志钢 侯一平 |
26 | 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2003;20(1) | 李英碧 吴 谨 |
27 | 从医学生科技论文大赛谈创新能力的培养 |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2003;20(3) | 翟朝阳 |
28 | 形态学实验室建设与教学改革 |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2003;20(3) | 张建国 陈建平 |
29 | 关于生物化学实验课改革 | 西北医学教育 | 2003;11(4) | 李蓉晖 |
30 | 对高校医学生课程考试的思考 | 生理学报 | 2003;55(教学研讨会专刊) | 吕广能 周 玲 |
31 | 综合型大学培养基础医学研究型人才的探讨与实践 | 中国现代教育教学杂志 | 2004;4(2) | 文锦琼 |
32 | 机能实验教学一体化的探索 | 山西医科大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4,6(专刊) | 包定元 |
33 | 培养高素质人才,七年制药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 山西医科大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4,6(专刊) | 周黎明 |
34 | 浅谈基础医学教育 | 山西医科大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4,6(专刊) | 廖林川 |
35 | 评价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 | 山西医科大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4,6(专刊) | 杨鲁川 |
36 | 关于加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 | 山西医科大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4,6(专刊) | 彭雪梅 |
37 | 提高毒物分析课程教学质量的体会 | 山西医科大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4,6(专刊) | 廖林川 |
38 | 改革药理教学----促进素质教育 | 山西医科大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4,6(专刊) | 肖 逸 |
39 | 医学基础化学实验课的改革设想和意义 | 山西医科大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4,6(专刊) | 颜有仪 |
40 | 从教师的主导作用看学生能力的培养 | 山西医科大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4,6(专刊) | 周祖玉 |
41 | 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山西医科大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4,6(专刊) | 贾文祥 |
42 | 生物分子实验的开设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4,6(专刊) | 魏 玲 |
43 | 对开展“药理学临床病案讨论”的教学效果评价 | 四川生理学杂志 | 2004;6(2) | 肖 逸 方治平等 |
44 | 生物化学实验课中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 |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2004;21(1) | 杨鲁川 廖 英 |
45 |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2004; 21(4) | 文锦琼 彭雪梅 |
46 | 综合大学培养基础医学研究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2004; 21(4) | 郑 煜 方定志 |
47 | 实验教学课程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医学教育探索 (基础医学教育专辑) | 2005(4) | 文锦琼 |
48 |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探讨 | 医学教育探索 (基础医学教育专辑) | 2005(4) | 彭雪梅 |
49 | 医学生物分子实验课建设的初步体会 | 医学教育探索 (基础医学教育专辑) | 2005(4) | 朱 平 |
50 | 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生理通讯 | 2005, 24(增刊1) | 陈 丽 唐玉红等 |
51 | 非医学专业《人体生理学》教学探讨 | 生理通讯 | 2005, 24(增刊1) | 周 玲 唐玉红等 |
52 | 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 推动基础医学教学改革与发展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 2007(09) | 文锦琼 郑煜等 |
53 | 努力创建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 2007(10) | 彭雪梅 |
54 |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 2007(11) | 朱 玲 |
55 | 医学微生物引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 2007(2) | 李婉宜 |
56 | 医学生树立正确使用抗菌药物观念的初探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 2007(7) | 周黎明 |
57 | 浅谈向基础医学专业本科开展细胞培养基本技术的教学体会 | 四川解剖学杂志 | 2008(1) | 马芳 周雪 章为 |
58 | 关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执业医师法教育改革的思考 |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 2008(2) | 陈晓刚 邓振华 |
59 | 医学实验室新手安全问题及其预防策略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08(2) | 齐建国 |
60 | 互动形态学实验教学系统及其在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2008(4) | 张建国彭谨 | |
61 | 引导式教学模式在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研究进展 | 2008(8) | 邝玉 李婉宜 李明远 |
62 | 医学教育方法创新探讨 | 陕西教育(高教版) | 2008(19) | 周雪 |
63 | 我国法医学本科法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 川北医学院院学报 | 2008(24) | 陈晓刚 |
64 | 生物分子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 2008;31(2) | 杨鲁川 |
65 | 电子版绘图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效果初探 |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9(1) | 陈达丽 王雅静 |
66 | 创新训练中心的建设及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与成效初探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 2009(1) | 杨芳炬 |
67 |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创新训练中心的建设成效初探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 2009(1) | 肖华 文锦琼郑煜 彭雪梅杨芳炬 |
68 | 病原生物学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 四川生理学杂志 | 2009(3) | 王保宁,李婉宜 李明远 |
69 |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基础医学水平现状调查及思考 | 中国大学教育 | 2009(11) | 赵莉 郑煜 文锦琼 |
70 | 开设研究性实验,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 |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 2010(3) | 曾蔚 贾文祥,李婉宜 邝玉 |
71 | 以专业问题为引导的探索式生理学教学研究 |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 2010(3) | 唐玉红 |
72 | 设计性实验的实施与学生能力培养探索 |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 2010(32) | 杨鲁川魏玲 |
73 | 综合素质培养在生物分子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实施 |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 2010(32) | 魏玲 杨鲁川 |
74 | 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初步成效 |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 2010(32) | 张蓉 方定志付强 |
75 | 构建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 | 2011;1(1) | 李华 |
76 |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思考 |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 2011(1) | 邝玉 |
77 | 模拟教学提高医学生基本生命支持技能的试验研究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 2011(8) | 李崎 |
78 | 开展模拟手术技能培训课程的需求与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 2011(9) | 韩英 |
79 | PBL与系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探讨 | 基础医学教育 | 2011(9) | 朱玲 |
学生发表论文列表(按发表时间)
序号 | 论 文 题 目 | 发表刊物名称 | 发表时间 | 作 者 | 年级 | ||||||
1 | 教学方法改革之我见 | 基层医学论坛 | 2004;8(7) | 李 谨 | 2000 | ||||||
2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 | 基层医学论坛 | 2004;8(8) | 李 谨 | 2000 | ||||||
3 | 江南大学近5届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4;25(3) | 王 洵 | 2000 | ||||||
4 | 参与式教学法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 医学教育探索 | 2005;4(5) | 周建华 | 2001 | ||||||
5 | 谈艾滋病同伴教育及体会 | 医学教育探索 | 2005;4(5) | 肖 华 黄 燚 | 2001 | ||||||
6 | 基础医学教学方法的浅析与改革思考 | 医学教育探索 | 2005;4 (5) | 曹寓佳 | 2001 | ||||||
7 | 当前高等医学院校本科双语教学的问题与改革 | 医学教育探索 | 2005;4(5) | 陈蒂丝 | 2001 | ||||||
8 | 大课讲授之三大要律八项注意 | 西北医学教育 | 2005;13(1) | 王 洵 刘怿君 | 2000 | ||||||
9 | 浅谈易位式教学法在医学形态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 | 西北医学教育 | 2005;13(6) | 范林妮 | 2001 | ||||||
10 | 对当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 西北医学教育 | 2005;13(6) | 刘利平 | 2001 | ||||||
11 | 腹腔神经节和主动脉肾节寻找及辨认的实验研究 | 局解手术学 杂志 | 2005;14(5) | 王 祎 | 2002 | ||||||
12 | 新世纪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的几点建议 | 包头医学院 学报 | 2005;21(3) | 周 敏 | 2001 | ||||||
13 | FTY720的作用特点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 国外医学 中医药分册 | 2005;27(5) | 曹寓佳 | 2001 | ||||||
14 | 计算机辅助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 黑龙江医药科学 | 2005;28(4) | 周建华 | 2001 | ||||||
15 | PBL教学方法的调查和探索 | 医学教育探索 | 2006;5(1) | 刘利平 | 2001 | ||||||
16 | 关于形态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 医学教育探索 | 2006;5(1) | 陈继兰 | 2001 | ||||||
17 |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治疗新进展 | 基层医学论坛 | 2006;10(10) | 马 樱 | 2002 | ||||||
18 | 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已收到录用通知) | 基层医学论坛 | 2006;10(10) | 胡玉莲 | 2002 | ||||||
19 | 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展望 |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 2006;13(12) | 马 樱 | 2002 | ||||||
20 | 门冬氨酸钾镁对离体灌流心脏缺氧的保护作用 |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 2006;15(2) | 朱元军 | 2000 | ||||||
21 | 节律基因mPeriod2过表达对体外Lewis肺癌细胞γ射线敏感性的影响 | 航天医学 与医学工程 | 2006;19(4) | 钟 玥 | 2003 | ||||||
22 | 中小城市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知识水平与行为调查 | 川北医学院 学报 | 2006;21(4) | 王 祎 | 2002 | ||||||
23 | 浅谈药理学的启发式教学 | 包头医学院 学报 | 2006;23(1) | 肖 华 | 2001 | ||||||
24 | 大黄素抗炎作用及对急性胰腺炎治疗作用研究进展 | 生理学杂志 | 2006;28(4) | 郑素平 | 2003 | ||||||
25 | 《EDTA 作为抗原修复液用于脑石蜡片NMDA-R2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方法与效果探讨 | 《四川解剖学杂志》 | 2007;3 | 郑 翔 | 2000 | ||||||
26 |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新发展 | 赣南医学院学院 | 2007;3 | 寇珍珍 | 2003 | ||||||
27 | 超声在多囊卵巢诊断中的应用 |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2007;14(1) | 李婧琳 | 2004 | ||||||
28 | pSIREN/PB1 siRNA重组质粒抗甲型流感病毒研究[J] | 西部医学 | 2007,19(3) | 杨晓芳 | 2000 | ||||||
29 | mgrA基因与金葡菌耐药性关系简述 |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 2007;28(3) | 许望超 | 2004 | ||||||
30 | 浅析2007年诺贝尔医学奖 | 科教文汇 | 2008;4 | 李婧琳 | 2004 | ||||||
31 | 加强自身素质培养 做明日之合格法医 | 科技信息 | 2008;4 | 李婧琳 | 2004 | ||||||
32 | 恶性间皮瘤中各种生长因子的作用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40 | 田报春 | 2004 | ||||||
33 | CD40/CD40L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临床预后与治疗中的意义 | 基层医学论坛 | 2008;4 | 田报春 | 2004 | ||||||
34 | 《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性损伤大鼠的热痛敏与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机制有关》 | 《神经解剖学杂志》 | 2008;5 | 郑 翔 | 2000 | ||||||
35 | 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的研究 |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2008;7(9) | 谌霞灿 | 2004 | ||||||
36 | 缺氧与肿瘤的治疗预后 | 基层医学论坛 | 2008;8 | 田报春 | 2004 | ||||||
37 | 汶川地震后四川大学学生应急能力及心理状况调查 | 中国偱证医学杂志 | 2008;8(11) | 廖邦华 | 2004 | ||||||
38 | 自分泌游动因子与其受体系统的肿瘤生物学意义 | 生理科学进展 | 2008;12 | 张宇丝 | 2005 | ||||||
39 | 医学教育方法创新探讨 | 陕西医学 | 2008;12 | 陈乐创 | 2005 | ||||||
40 | 神经性厌食研究简述 | 井冈山医学 | 2008;15(1) | 许望超 | 2004 | ||||||
41 | 甲型流感病毒M2e与CtB基因融合表达及其免疫特性初步研究[J]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 2008;24 (3) | 杨晓芳 | 2000 | ||||||
42 |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法医植物学中的应用 | 法医学杂志 | 2008;24(6) | 张娴 | 2004 | ||||||
43 | 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进展 |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 2008;29(6) | 叶春祥 | 2005 | ||||||
44 | Association of IL-1B Gene Polymorphism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 Clinical Oncology | 2008(20) | Yinhua Zhu | 2005 | ||||||
45 | R497K polymorphism i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 BMC Medical Genetics | 2008,(74) | Lin-Bo Gao | 2006 | ||||||
46 | 华西基础医学本科双语教学的启示 | 中国医疗前沿 | 2009;4(3) | 陈乐创 | 2005 | ||||||
47 | NK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 2009;6(6) | 张乐 | 2006 | ||||||
48 | 时间医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 社区医学杂志 | 2009;7(1) | 陈乐创 | 2005 | ||||||
49 | 加强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 医学教育探索 | 2009;9(3) | 廖邦华 | 2004 | ||||||
50 | 不同药物对胃癌细胞株中hTERT表达及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 基层医学论坛 | 2009;13 | 刘治坤 叶春祥 | 2005 | ||||||
51 | mtDNA突变研究新进展 | 基层医学论坛 | 2009;13 | 陈乐创 | 2005 | ||||||
52 | 肺炎球菌疫苗新进展 | 当代医学 | 2009;15(2) | 陈乐创 | 2005 | ||||||
53 | 肿瘤干细胞与前列腺癌相关研究进展 | 井冈山医专学报 | 2009;16(2) | 叶春祥 路睿 | 2005 | ||||||
54 | 大肠癌多药耐药机制及其逆转的研究进展 | 西部医学 | 2009;23(2) | 陈皇 张俞 | 2005 | ||||||
55 |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NK细胞变化的研究 | 长治医学院学报 | 2009;23(2) | 陈皇 方超华 胡雅毅 | 2005 | ||||||
56 | 肿瘤干细胞治疗展望 | 九江医学 | 2009;24(4) | 周舒 艾君 | 2006 | ||||||
57 | 四川大学医学本科生择业意向的调查分析 | 华西医学 | 2009;24(6) | 廖邦华 | 2004 | ||||||
58 | 汶川大地震后绵竹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灾害应急能力情况调查 | 华西医学 | 2009;24(10) | 廖邦华 | 2004 | ||||||
59 | 抗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中国寄生虫及寄生虫病杂志》 | 2009;27(4) | 路睿 孙磊 | 2005 | ||||||
60 | 自分泌移动因子受体与恶性肿瘤 | 健康研究 | 2009;29(3) | 路睿 叶春祥 | 2005 | ||||||
61 | 子宫肌层缝隙连接变化在分娩发动中的作用 |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 2009;30(1) | 方超华 陈黄梅 | 2005 | ||||||
62 | COX-2及COX-2抑制剂与肿瘤防治 |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 2009;30(4) | 刘治坤 陈黄 | 2005 | ||||||
63 | 学生眼里的病理生理学双语学习体会 |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 2009;31(4) | 文凌仪 | 2006 | ||||||
64 | 汶川大地震后大学生应急能力及志愿服务意愿调查 | 现代预防医学 | 2009;36(23) | 廖邦华 | 2004 | ||||||
65 | VEGF与肝细胞肝癌血管生成和转移相关性研究进展 | 青岛医药卫生 | 2009;41(3) | 叶春祥 路睿 |
2005 | ||||||
66 | 肿瘤光动力治疗研究进展 | 青岛医药卫生 | 2009;41(4) | 叶春祥 路睿 | 2005 | ||||||
67 | Behavioral Change Related toWenchuan Devastating Earthquake in Mice. | Bioelectromagnetics. | 2009(30) | Yonghong Li | 2006 | ||||||
68 | The association of interleukin-16 polymorphisms with IL-16 serum levels and risk of colorectal and gastric cancer. | Carcinogenesis | 2009(30) | Lin-Bo Gao | 2006 | ||||||
69 | Time course proteomic profile of ra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y SELDI-TOF MS analysis.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 2009 (131) | Gengqian Zhang | 2006 | ||||||
70 | RACK1, a potential target to decrease morphine reward in mice. | Archives italiennes de biologie | 2009,47 | Q.F. Liu | 2006 | ||||||
71 | 谈基础医学课程的双语教学 | 教育论坛 | 2010;7(2) | 李婷 | 2006 | ||||||
72 | 白细胞介素17和干扰素-γ与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 2010;7(5) | 赵书 | 2007 | ||||||
73 | 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与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 2010,(6) | 赵书 | 2007 | ||||||
74 | 大学生饮食卫生行为态度调查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 2010;0(8) | 阴丽媛 | 2007 | ||||||
75 | 肾癌瘤栓浸润腔静脉壁后的下腔静脉重建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0,2(17) | 杨帆 | 2006 | ||||||
76 | 腹腔镜手术的配合与护理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0;2(20) | 杨帆 | 2006 | ||||||
77 |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下肌瘤电切术的手术配合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0;2(23) | 杨帆 | 2006 | ||||||
78 | 农药阿维菌素毒理学机制及中毒治疗 | 医学综述 | 2010,6(10) | 李婷 | 2006 | ||||||
79 | 阿维菌素吸入性慢性中毒致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研究 | 环境与健康杂志 | 2010;7(8) | 李婷 | 2006 | ||||||
80 | 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的研究进展 |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 2010;2(4) | 赵书 | 2007 | ||||||
81 | Association of wnt3A gene variants with 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 in chinese population.. | Archives of oral biology | 2010,9 | Xie Hanbing | 2007 | ||||||
82 | Production and immunoanalytical application of 32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etacestode somatic antigens of 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 Parasitol research | 2010,07 | Liu Qiaofeng. | 2007 | ||||||
83 | G501C Polymorphism of th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Receptor 1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 the Han Chinese Population. | DNA AND CELL BIOLOGY | 2010(29) | Yanyun Wang | 2007 | ||||||
84 | MicroRNA-Mediated Control of Oligodendrocyte Differentiation.
| Neuron | 2010( 65) | Xianghui Zhao | 2007 | ||||||
85 | 四川大学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志愿者活动的现状及满意度调查 | 华西医学 | 2010;25(7) | 廖邦华 | 2004 | ||||||
86 | 硫化氢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 医学综述 | 2011;7 (4) | 杜吉佩 单明亚 | 2007 | ||||||
87 | CD44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 四川解剖学杂志 | 2011;9(2) | 赵书 | 2007 | ||||||
88 | 慢性缺氧对大鼠岩神经节神经元ASIC1a 和ASIC1b 表达的影响 | 西部医学 | 2011;3(3) | 赵书 | 2007 | ||||||
89 |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诱因分析及治疗 | 医学信息 | 2011;4(1) | 徐程 詹永婧 | 2007 | ||||||
90 | 慢性缺氧对大鼠岩神经节神经元酸敏感离子通道亚型3和亚型2a 表达的影响 | 华西医学 | 2011;6(2) | 赵书 | 2007 | ||||||
91 | 粘着斑激酶在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和迁移中的作用 | 医用生物力学 | 2011;6(4) | 刘文辉 | 2007 | ||||||
92 | 抑郁症自杀行为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 |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 2011;8(4) | 卢钟娇 | 2007 | ||||||
93 | 偱证构建医学PBL评估体系 | 复旦教育论坛 | 2011;9(2) | 廖邦华 | 2004 | ||||||
94 | 什邡市社区卫生服务居民满意度调查 | 中国偱证医学杂志 | 2011;11(5) | 廖邦华 | 2004 | ||||||
95 | 微小RNA与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 华西医学 | 2011;26(2) | 廖邦华 | 2004 | ||||||
96 | Research progress of treatment of Lead poisoning., | PFICMS | 2011;9(78) | 俞尤嘉, | 2008 | ||||||
97 | The association of CLOCK gene T3111C polymorphism and hPER3 gene 54-nucleotide repeat polymorphism with Chinese Han people schizophrenics. | Mol Biol Rep | 2011(38) | Jing Zhang | 2008 | ||||||
98 | Catalase suppression-mediated H2O2 accumulation in cancer cells by wogonin effectively blocks tumor necrosis factor-induced NF-jB activation and sensitizes apoptosis. | Cancer Sci | 2011(102) | Lan Yang | 2008 | ||||||
99 | Association Between pri-miR-218 Polymorphism and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a Han Chinese Population. MicroRNAs.,: 1-6. | DNA AND CELL BIOLOGY | 2011(00) | Wei-Bo Liang | 2008 | ||||||
100 | Unwrapping Myelination by MicroRNAs., | Neuroscientist | 2012;8(1) | Lu-Shun Zhang | 2008 | ||||||
101 | Critical role of CD40-mediated autocrine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in potentiation of cisplatin-induced cytotoxicity in cancer cells. | Cancer Sci | 2012 (103) | Hong Sun | 2008 | ||||||
102 | 绵竹市社区卫生服务震后重建居民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 中国偱证医学杂志 | 2012;12(6) | 廖邦华 | 2004 | ||||||
103 | 四川地区各级医院合理用药情况调查 | 中国偱证医学杂志 | 2012;12(7) | 廖邦华 | 2004 | ||||||
104 | TNF-基因-308G-A位点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 中国偱证医学杂志 | 2012;12(8) | 廖邦华 | 2004 | ||||||
教师学生发表论文首页详见附表
相关附件:
©华西医学基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人民南路3段17号 邮编:610041
电话:(028)85501246传真:(028)85501246
网站管理